03/10/2015

台中中國醫大體系的前進

台中中國醫大體系的前進

蘇冠賓
中國醫藥大學 精神醫學及神經科學教授
中國醫藥大學的進步,是體系同仁辛苦努力的成果,然而,其中有幾個重要的轉變的歷程:

(一)2005-2014年黃榮村教授擔任校長期間,提出深思熟慮的教師新陳代謝計畫,當時共四百位的教師,目前僅留下約一百位。新進約四百位的教師,除了百分之一、二是重金挖角的院士級人物之外,絕大多數是(自虐型,誤)年輕、有衝勁、熱心教學或研究的老師。任何學術界的朋友,只要聽到這個過程,都會露出懷疑的眼神:「這怎麼可能?」

自2002年加入台中中國醫大體系,當年機構每年SCI論文約300篇,每年國科會計畫數約30件;到現在(2014年),每年SCI論文約2000篇,每年國科會計畫數約300件,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排全國第六名,論文平均IF值是全國第三名。在教學方面,學校在教育部「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」的評鑑,多年都是全國第一。

(二)2014年李文華院士擔任校長之後的改革,除了繼續朝向世界級的研究大學努力,一方面推出「三百師計畫」,伸出更廣泛的觸角,投資30億元,延攬國內外菁英人才;另一面更更在研究上集中資源,積極建構頂尖研究中心。然而,我覺得更重要的是,李校長用心強化校內研究倫理和教師評審委員會的功能,從最根本的學術文化著手,目的在改善並提升機構內研究文化和風氣,以建構永續成長的基礎。

個人並不是台中中國醫大畢業的校友,從客觀的角度來觀察,我認為台中中國醫大體系的進步是很不容易的。正所謂「成事在人」,成功改革的最大關鍵是原來醫院及學校的團隊,對於外來的人才(例如黃榮村校及李文華校長)的「願意信任、支持並全力協助」;私立學校沒有太大的包袱和官僚,也是能夠改革很重要的因素。

然而,從批判的角度來看,台中中國醫大在快速的衝刺各項指標的同時,不見得兼顧指標背後的內涵,也可能忽略要慢功才能出的細活。如何「凝聚內部的向心力」、「從基礎、基層紮根,培養人才」、「吸引國際的人才」、並「形成學校傳統和特有文化」,那才是未來最大的挑戰。


資料更新:

2018
英國《泰晤士報高等教育》(TimesHigherEducation)公布最新「2018 亞太地區大學排名」,台灣共有31所大學上榜,台大排名37,中國醫藥大學88名、全台排名第、私校第一。
http://www.cna.com.tw/postwrite/Detail/236750.aspx


2017
上海交通大學「2017世界大學學術排名」中國醫藥大學世界200大、全台第2、私校第1
https://ctee.com.tw/News/View.aspx?newsid=40053&cat=7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928/2643203


泰晤士高等教育「2017亞洲大學排行」,臺灣入榜26大學
https://university.1111.com.tw/univ_depinfo-act.aspx?sno=100908&sn=562
http://web.asia.edu.tw/files/14-1000-52270,r135-1.php


https://university.1111.com.tw/univ_depinfo-act.aspx?sno=100908&sn=562


http://web.asia.edu.tw/files/14-1000-52270,r135-1.php


2016
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「2015-2016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」揭曉,今年台灣共有24所大學入榜前800大,經官網資料推算結果,台中中國醫大世界排名447名、台灣第6名。
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51002000399-260102
http://cobolsu.blogspot.tw/2015/10/blog-post_3.html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